2024管家婆开将结果

近日,一则亿元保单的“好消息”充斥社交平台。 该保单名为“邮爱终身年金保险”,是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。

据一位保险代理人的朋友圈透露,客户一次性支付了1亿元为该产品投保。 参保人为“0岁宝宝”,可领取年金300万元。 从5岁开始,终身每年一次。 除了每年获得的300万元收入外,这1亿元保费原则上可以返还给投保人,以财富的形式传承下去。

6月5日,中邮人寿相关人士向时代财经证实,“寿后年金保险”是该公司产品,该公司北京分公司近期销售保单金额达1亿元。 对于投保人的状况,有关人士表示并不清楚。

如果是个人买的话,这位北京富豪可能一次性付清了全部溢价。 好消息下方的小字显示,此次1亿元保单的支付方式为一次性支付,犹豫期已过。

来源:保险机构时刻

中邮人寿成立于2009年,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控股,是中国最大的寿险银行公司。 据中邮人寿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,其2023年保险收入1098.66亿元,突破千亿大关,成为第七家红利突破千亿的寿险公司。

每年可领取300万元年金

“本产品为快返年金保险。 它的主要特点是从第五年开始就会带来一定的收入。 该产品具有一定的理财功能,相当于大面额的替代品。 存款证。 » 保险经纪人林琳告诉时代财经,该产品的长期回报达到2.85%左右。

根据林琳提供的保费对应的保险金额计算表,若上述保单的投保人一次性缴费1亿元,且被保险人实际年龄为0岁,则从5岁起,他每年可以收到300万元。 有了年金,4岁时还可以领取1000万元的一次性“照顾金”。

澳门王中王100%期期中 有钱人给0岁宝宝买1亿元保单,从5岁开始每年会领300万元吗?   屏幕上出现中邮人寿的过高定价政策

保险合同也支持了这一点。 根据“PostAi终身年金保险”合同条款,如果一次性足额缴纳保费,则在投保满五周年时按照首次缴纳保费×10%的比例支付“关怀金”。合同。 保险责任开始后。 根据上述条款,4岁的孩子确实收到了1000万元的“照顾费”。 合同还规定,自合同签订6周年起,公司将在合同满满周年时按照合同约定的基本保险金额缴纳“终身年金”。 但保险合同并未注明基本保险金额的计算方法。

“根据产品的现金价值,除了年收入外,所缴纳的保费基本上可以返还给投保人或。” 林琳告诉时代财经,产品锁定期结束后,保单的现金价值基本高于所缴保费。

这意味着,这份1亿元的保单,除了“关怀金”和300万元的年金外,产品锁定期结束后,1亿元保费的本金将最多可能会退还给保单持有人或被保险人。

时代财经注意到,这笔亿元保单还具有“贷款功能”。 根据“友爱终身年金保险”合同条款,本保单可适用于保单典当贷款,贷款金额不得超过保单保单现金价值余额的80%。借钱的时间。 扣除其他欠款后。

虽然巨额保单很少见,但并不存在。

今年2月29日,香港汇丰保险发行了2.5亿美元的人寿保险单,打破了最有利人寿保险单的吉尼斯世界纪录。 此消息也引起关注。

时任汇丰人寿香港及澳门行政总裁Edward Moncrieff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,签约人是一位来自亚洲、拥有多个国籍的高净值客户。 该保单为“汇龙环球人寿保险计划”,是一款具有财富保值和传承功能的全程保障人寿保险计划。

或者不具备逃税功能

明亚保险经纪人李力告诉时代财经,他接触的一些富人购买大额年金保险主要是为了理财,主要是出于安全稳定的考虑。

“虽然目前3年期存单的收益率可以达到3%左右,但从长期来看,存款收益率会下降,而银行的收益率是单利。相比之下,年金保险可以锁定长期存款期限回报率高,而且复利、利息和本金共同产生更丰厚的回报,而且年金保险的目的是防止投资失败或浪费,比较安全。

这1亿元保单到底是出于逃税还是偷税漏税的考虑?

上海欣谷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怀涛向时代财经表示,这种巨额商业年金保险基本不具备逃税功能,而且隔离税收的功能也逐渐限制了个人保险债权。

“与商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不同,商业年金保险没有扣除个人所得税的规定,但保险理赔额外免征个人所得税,除非有个别保单对特殊险种实行限税。 储蓄、保险一般没有避税功能。”王辉涛说。

他补充说,在法院执行过程中,经常会出现被执行人名下存在人身保险的情况。 对于人寿保险是否可以强制执行,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看法。

一种观点认为,人身保险以人的健康和身体为对象,依附于被保险人本人。 法院的强制执行将会对被保险人的生存权产生不利影响。 已投保,不应使用。 另一种观点认为,人身保险,尤其是现金价值较高的人身保险,具有财产属性,可以适用。

王怀涛向时代财经表示,越来越多的地方法院正在采取第二种观点。 对于具有投资理财功能的年金保险,法院会询问执行人的态度,经协商后,如果执行人不放弃保险,将主动放弃保险。 ,司法拘留可以用来对被执行人实施制裁。 或者未经被执行人同意,法院会要求保险公司强制解除合同。 在这种情况下,保险的债务隔离功能实际上受到了质疑。

来源:时代财经